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前沿丨我院陈明龙教授在美国心律学会科学年会作专题发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心在线 Author 综合

点击上方“江苏省人民医院官方平台 ”可以订阅哦

仁医君说


当地时间5月10日上午,第38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HRS2017)在芝加哥盛大开幕。我院陈明龙教授在大会上作专题发言。一起和仁医君来看一看!

第38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HRS2017)特别邀请了多位来自中国的学者,其中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陈明龙教授在大会上作了左室希浦系统心律失常的专题发言(图1)。


图1. 陈明龙教授作专题报告。


陈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左侧希浦系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当前争论、消融策略等内容,会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图2)。


图2. 会场座无虚席。

一. 发病机制争议大

左室希浦系统心律失常作为亚洲地区的常见疾病,青少年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偶有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对于左室希浦系统心律失常,陈教授首先介绍了其发病机制。左前分支室速的机制,目前多认为是局灶起源。而希氏束近端起源室速的发病机制,还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认为是局部微折返或局灶起源;有些研究则认为是“8”字折返,左前左后分支之间的中间支作为逆传支,左前及左后分支作为前传支,因而心电图呈现窄QRS波形态。


至于左后分支起源的室速,多项研究提示机制为折返,但折返环的部位、大小及心室参与与否,仍然存在较大争议。部分患者的折返可能局限于希浦系统内,一些患者的折返环需要心室参与,面对如此有争议的内容,陈教授也能拿捏得恰到好处,深入浅出地向听众表述了当前的争论及可能的机制。

二. 消融策略不断优化

之后,陈教授详细介绍了左侧希浦系统心律失常的消融策略进展及优化。陈教授从早期针对PV融合部位的消融开始,讲到最早浦氏电位消融,再到最早逆传浦氏电位的定位及消融


对于左侧希浦系统室性心律失常的疑难病例,陈教授结合其中心发表的多篇文章及其他文献,言简意赅地提出了以下一系列消融策略。


(1)不诱发患者的左后分支区域线性消融;(2)窦律下左后分支区域存在的晚电位消融;(3)窦律下左后分支希浦系统缓慢传导区域消融;(4)基础状态下心动过速可以诱发,而左室标测时不能诱发,可以采用希氏束的窦律HV与心动过速HV预测最早逆传靶点位置,最早逆传PP值=(HVNSR+HVLFTA)/2,在左后分支这一平面进行线性消融。

家简介

陈明龙,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江苏省“兴卫工程”重点医学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中国心律学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心律学会理事会成员。国际著名杂志JACC-心律失常分刊编委,Journal of Arrhythmia编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


承担973预研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科技部重大慢病防治专项一项。在心律失常专业领域做了很多原创性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外心律失常核心期刊发表纯临床研究论文35篇(SCI收录),中华级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率先组织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STABLE-SR),其持续性房颤个体化消融策略单中心经验和多中心RCT结果均发表于心律失常顶级期刊(Circulation: 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原创性的临床研究蜚声国际心律失常领域,近年来,每年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并作专题讲座8~10次。



供稿 /  陈红武

来源 / 心在线

江苏省人民医院网媒工作科出品

谢谢你的阅读,欢迎转发与分享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